【闫老师课堂在线】
课堂创新,老师省心,孩子欢欣
2015年12月 周二
在中考面前,脚步匆匆。从这周开始,开九年级下册课程。
第一单元,主要是诗歌,考点少,考题更少。但忽略不教,我做不到。教,又不允许一课一时的耗。
两全其美的办法,只要想总是有滴。
周一,我站在讲台上。对孩子们说,今天一节课时间,把这单元前两课的诗,《我爱这土地》,《乡愁》,《我用残损的手掌》三首熟读成诵,其余三首诗读熟即可。
孩子们,领到任务,没有激情,疲沓地开始应付。
为了让孩子们重视诗歌的诵读,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。
我又笑着对孩子们说,诗,只有读和诵,才有韵味,才能发现它的美。周二那节课,咱抓阄比读。自己给自己比。孩子们,一听抓阄,一听自己给自己比,眼睛超亮。我窃喜。接着说,宋朝朱熹老先生说过,凡读书,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所以,咱到明天抓阄读的要求是,不可出现添字、落字、错音。如果诵读很正确,咱们即刻掌声送上,如果错一处,板子招呼。我拿起讲台上的小小黑板擦说,我会不客气的让它去亲吻大家的手背。孩子们哄堂而笑。我也捧腹开怀。但班中顿时,有种积极,紧张的气氛弥漫。
今天这节课,前十分钟,我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激情朗读的。我用这十分钟站在讲台上制作要抓的阄,也是为了给孩子们制造紧张兴奋的气氛。
孩子们,热火朝天的,激情澎湃的,分秒必争的,忘我的读着。
我做完阄,用板擦一击讲桌。孩子们瞬间停下来。用各种各样的眼神看着我,有的跃跃欲试,有的信心百倍,有的眉飞色舞,有的萎靡不振,有的缩头缩脑,有的紧张畏惧……
我笑,用我的温柔缓和这紧张的气氛。
我,双手捧着阄,走到最后排,开始往前抓。
抓到写有诗歌题目的阄,学生们,即刻紧张挂在眉梢,即刻专注地练读;抓到空白阄的,学生们,欣喜若狂的有,怅然若失的有,哇塞哇塞喊个不停的有,等着看好戏的更有。
开始上台。"中彩"的学生,把阄还给我,开始诵,开始读。
掌声起!
板子伺候!
最终发现,那些上台背诵诗歌的都得到了热烈的掌声,那些拿着书读的,却都享受了板子的亲吻。当然,最多的才被亲吻三下。
这,效果,满意。这,心情,激动。这,创意,叫好。这,课堂,甚爱。
评论